“第三届中国企业创新与平台治理学术年会(2025)”在湖北武汉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5-20 发布者: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创新与平台治理理论研究的发展,发掘中国情境下的管理理论,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企业创新与产业政策专委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企业创新与平台治理学术年会(2025)”于2025517日至18日在湖北武汉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百余位学者、研究生及行业专家参会。

本次年会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企业创新与产业政策专委会与武汉科技大学联合主办,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与武汉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共同承办。会议以数字生态的演化:技术驱动、系统协同与社会影响”为主题,邀请学界与产业界学者与专家共同探讨和交流数字生态的构建对技术突破、系统变革以及社会转型的推动与促进,形成了学术界和产业界共享创新智慧的鲜明特色和优势!

会议开幕式由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刘海兵主持。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企业创新与产业政策专委会主任委员苏敬勤和武汉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志刚分别致开幕辞。苏敬勤在致辞中指出本届年会继续坚持高层次、强学术、前沿性的会议原则,促进推动数字生态演化的研究与实践。

武汉科技大学副校长陈志刚对专委会的各位专家莅临年会表示欢迎并指出本次年会为学术界和产业界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为推动中国企业创新的发展与平台治理注入了新动力。

吉林大学李雪灵教授主持了学术界专家学者主旨报告,大会邀请学术界专家学者围绕“中国企业创新与平台治理”的前沿研究进行了精彩的主旨报告分享。

大连理工大学苏敬勤教授作题为“数字平台治理新趋势——现实背景与生态嵌套”主旨报告。苏敬勤指出,由于平台兼具组织与市场的双重属性,需从平台企业内部治理和外部多元主体两个角度探讨对平台的治理。与此同时,数字平台的治理还面临着当前智能体崛起带来的挑战,对于此,中国治理需平衡社会效益与产业需求,构建技术、伦理、关系等多维度治理体系,将中国特有的政府扶持与规制并存、低端与中高端市场共生的情境转化为治理优势,为全球平台治理提供了兼具理论创新与实践指导的“中国方案”。

    吉林大学蔡莉教授作题为“数字平台规模扩张——对创业研究的再思考”主旨报告。蔡莉指出,AI本身所具备的不可见性、不可解释性、连接性、学习能力等特征,使得传统创业范式转变为创新驱动创业范式。呼吁学者未来可从行为视角和结果视角分别探索AI如何引导显性与隐性知识的学习、资源编排与机会集的动态互动、对创业微观基础的影响以及量化平台生态系统的多主体互动产出等,揭示出AI与生态协同的复杂影响。

清华大学雷家骕教授作题为“科学驱动的创新的治理结构问题”主旨报告。雷家骕指出,科学驱动的创新是激发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的核心推动力,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和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源头。他还强调要注重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促使民营行业领军企业成为科学驱动的创新的生力军,尽快制定出适合中国情景的创新组织、文化、体制机制等,助力我国形成、发展和完善以科学驱动的创新为本的价值链。

大连理工大学崔淼教授主持了学术界专家学者主旨报告,大会邀请学术界专家学者围绕“中国企业创新与平台治理”的前沿研究进行了精彩的主旨报告分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志迎教授作题为“双链耦合的创新平台建设及其治理策略”主旨报告。刘志迎提出以平台作为依托,构建以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和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双链耦合机制,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良性互动,助力国家战略需求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吉林大学李雪灵教授作题为“工业数字平台的使能与赋能”主旨报告。李学灵指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工具革命和决策革命且世界各国都积极推进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在此背景下,催生工业数字平台的不断涌现。工业互联网平台充分发挥其“使能”和“赋能”作用,驱动平台自身技术能力的动态迭代与适应性增强,触发制造企业资源重构与能力跃迁,使其能够实现过去难以达成的价值目标,促使企业更好地迈向高质量发展。

本次会议设置了“专家面对面”环节,与会学者与报告专家展开深度对话,围绕核心议题进行了多维度的学术交锋。

分论坛报告共设置了6个平行分论坛,70余位青年学者进行了学术论文汇报,17位专家学者担任主持人和点评人,围绕数字生态的构建、数字平台和场景融合的创新管理策略、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会议第二天继续围绕“中国企业创新与平台治理”的前沿研究进行了精彩的主旨报告分享。

武汉科技大学张凌教授主持了学术界专家学者主旨报告,大会邀请学术界专家学者围绕“中国企业创新与平台治理”的前沿研究进行了精彩的主旨报告分享

武汉科技大学张洪教授作题为“面向全场景智能服务的价值共创模式演变及优化研究”主旨报告。张洪指出,价值主张、参与者和连接平台分别是全场景智能服务价值共创的核心、关键要素和基础设施,这种模式能够打通行业和品牌之间的边界,实现设备与设备、设备与人的全方位连接,为用户提供全流程、全要素、全价值链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最终,这一模式为数字生态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不仅助力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也推动了全社会数字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各行业之间可以更加高效、灵活地协同创新。

上海大学于晓宇教授作题为“科学智能(AI for Science)与科创企业成长”主旨报告。于晓宇指出,作为继实验科学、理论科学、计算科学和数据驱动科学之后的“第五范式”,科学智能(AI for Science, AI4S)正在重塑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流程。这种范式变革通过规模化和去中心化的测试加速科研和产业的对接,不仅提高了科研效率,推动了科学研究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也为未来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

浙江大学杨俊教授作题为“创业管理研究的进展和趋势(2019-2024)”主旨报告。杨俊指出,过去十年间,创业研究领域经历了显著变革,研究范式加速从单一主体视角转向复杂生态系统分析。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度渗透,创业研究与组织理论、战略管理及技术创新的融合愈发紧密,催生在创业创新领域的新范式。

哈尔滨工业大学吴伟伟教授作题为“数字生态中人工智能应用的技术融合效应”主旨报告。吴伟伟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正在重构企业的创新范式,驱动组织从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技术生态转型。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能够推动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发展,使企业能更好整合内部资源,实现传统技术与新技术的融合,提升资本利用效率,为强化型技术融合创造条件。

大连理工大学黄海昕副教授主持了学术界专家学者主旨报告,大会邀请学术界专家学者围绕“中国企业创新与平台治理”的前沿研究进行了精彩的主旨报告分享。

浙江工业大学吴宝教授作题为“探索推进企业绿色创新的注意力基础观”主旨报告。吴宝指出,全球范围内绿色变革和绿色转型本身就是一场社会变革,目前企业绿色转型内在动力不足,可充分利用政府规制(合规性)和社会趋势(合法性)这两大抓手。数字企业与非数字企业在回应机构投资者ESG积极主义时,呈现出显著不同的注意力基础结构,这一重要发现不仅丰富了企业绿色转型的行为理论,也为推动产业链整体绿色跃迁提供了深刻启示。

大连理工大学崔淼教授作题为“后发企业的数字化解锁”主旨报告。崔淼指出,数字技术为后发企业追赶提供了能力塑造的新方法、拓展其追赶的内涵。通过利用数字技术能调整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计划,对组织架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变革以及激发员工的外在行动力与内在驱动力,最终实现后发企业的数字化解锁,扩充了中国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本次会议设置了“专家面对面”环节,与会学者与报告专家展开深度对话,围绕核心议题进行了多维度的学术交锋。

会议组织100学者赴企业行动研究工作坊开展实地调研,可以更加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模式,深入了解特定行业的技术细节和专业知识,能够打开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黑箱机制”

第三届中国企业创新与平台治理学术年会的成功举办,为企业创新管理领域和平台治理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有助于推动数字时代数字创新管理的发展,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会议期间,专家学者们的精彩报告和深入讨论,对平台治理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期待未来在数字创新管理领域能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成果,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下一条:院长刘海兵带队赴九州通医药集团访企拓岗

关闭